本文已被:浏览 728次 下载 346次
Published Online:August 30, 2018
Published Online:August 30, 2018
中文摘要: 目的:观察急性心肌梗死(AMI)患者行急诊及延迟冠状动脉介入(PCI)治疗对左室重构及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。方法:对2010年10月至2013年10月住院治疗的首次AMI患者15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,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急诊PCI治疗组60例、延迟PCI治疗组50例,单纯药物治疗40例为对照组。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。治疗组患者行急诊PCI或延迟PCI治疗。测定治疗后24 h、7 d、4周的血清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(NT-proBNP)、超敏C反应蛋白(hs-CRP)及心梗标志物等指标;于治疗后1周、3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射血分数(LVEF)、左室舒张末期内径(LVEDD)等超声心动图指标;于治疗后2周行24 h 动态心动图检查,分析其窦性心率震荡(HRT)参数[震荡初始(TO)、震荡斜率(TS)]及心率变异(HRV)指标[24 h平均R-R间距的标准差(SDNN)、每5分钟R-R间距平均值的标准差(SDANN)]。结果:(1)两治疗组PCI治疗后7 d、4周的血清NT-proBNP、hs-CRP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 (P均<0.01);急诊PCI治疗组血清NT-proBNP、hs-CRP水平低于延迟PCI治疗组(P均<0.01)。(2)治疗3个月后,两PCI治疗组的LVEF均明显高于对照组、LVEDD均低于对照组,急诊PCI治疗组LVEF高于延迟PCI治疗组、LVEDD低于延迟PCI治疗组,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(P<0.05 或P<0.01)。(3)两PCI治疗组2周后 TS、SDNN、SDANN均明显高于对照组、TO均明显低于对照组,急诊PCI治疗组TS、SDNN、SDANN均高于延迟PCI治疗组、TO低于延迟PCI治疗组,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(P<0.05 或P<0.01)。结论:PCI可有效恢复心肌灌注,改善左室功能、左室重构及心脏自主神经功能,有利于防止恶性心律失常和心原性猝死的发生;急诊PCI效果优于延迟PCI。
Abstract:
keywords:
文章编号: 中图分类号:R541.4 文献标志码:
基金项目:山东省青岛市科技局课题(2011-KZJ-17)
Author Name | Affiliation |
王修卫,韩增雷,曹庆博 | 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心内科,山东 青岛 266100 |
Author Name | Affiliation |
王修卫,韩增雷,曹庆博 | 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心内科,山东 青岛 266100 |
引用文本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