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##
中国临床研究:2017,30(11):1450-1454,1458
本文二维码信息
码上扫一扫!
甲状腺乳头状癌BRAF基因突变及BRAF、MUC15、RKIP蛋白表达的临床意义
(1.唐山市工人医院病理科,河北 唐山 063000;2.唐山市第二医院外科,河北 唐山 063000)
摘要
本文已被:浏览 878次   下载 442
   网络发布日期:2018-03-13
中文摘要: 目的:探究甲状腺乳头状癌(PTC)鼠类肉瘤滤过性毒菌致癌同源体B1(BRAF)基因突变及BRAF、粘蛋白15(MUC15)及Raf激酶抑制蛋白(RKIP)表达的临床意义。方法:PTC组织标本56例作为研究组(A组),另选滤泡状癌组织标本18例(B组)、甲状腺腺瘤组织标本13例(C组)、结节性甲状腺肿组织标本7例(D组)作为对照。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(RT-PCR)PCR产物测序检测上述组织中BRAF基因突变情况,应用免疫组化法分析组织中BRAF、MUC15、RKIP蛋白表达情况。采用四格表χ2检验(或校正χ2检验)和R×C表有序资料的线性趋势χ2检验进行关联性分析。结果:A组56例PTC组织中检测到24例BRAF15外显子有T1799A杂合突变(BRAF-V600E突变),突变率42.86%;在BRAF11外显子上未检测到突变病例;B、C、D组患者组织中均未检测到BRAF基因突变。随着临床分期的增高(Ⅰ期→Ⅱ期→Ⅲ期→Ⅳ期),PTC组织中BRAF基因突变率逐步升高(7.14%→8.33%→61.11%→91.67%,χ2=27.255,P=0.000)。有淋巴结转移PTC患者BRAF15外显子基因突变率(57.58%)较无淋巴结转移患者(21.73%)显著增加(χ2=7.108,P=0.008)。A组患者组织中BRAF、MUC15、RKIP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1.43%、76.79%、12.50%。BRAF、MUC15、RKIP蛋白阳性表达率在A、B、C、D组间比较,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(P均<0.01)。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比较,有淋巴结转移患者BRAF和MUC15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增高(P均<0.01),RKIP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降低(P<0.05)。PTC组织中BRAF和MUC15蛋白阳性表达率随临床分期的增高(Ⅰ期→Ⅱ期→Ⅲ期→Ⅳ期)逐步升高(χ2=12.658,P=0.005;χ2=20.047,P=0.000);RKIP蛋白阳性表达率的降低则与临床分期的增高无相关性(χ2=6.005,P=0.111)。BRAF蛋白表达与BRAF基因突变有关(χ2=14.439,P=0.000);而MUC15和RKIP蛋白表达与BRAF基因突变无相关性(P均>0.05)。结论:BRAF基因在PTC中易发生V600E型突变,其突变可能通过上调BRAF蛋白表达,参与PTC发生进展和淋巴结转移过程。PTC组织中MUC15蛋白表达的上调及RKIP蛋白表达的下调也参与PTC淋巴结转移过程。
Abstract:
keywords:
文章编号:     中图分类号:R736.1    文献标志码:
基金项目:河北省科技计划项目(152777219);河北省2016年度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计划项目(20160851)
Author NameAffiliation
  
引用文本:
刘丽云1,龚健2,徐晋珩1,鄢丽敏1,崔永兴1,张志勇1.甲状腺乳头状癌BRAF基因突变及BRAF、MUC15、RKIP蛋白表达的临床意义[J].中国临床研究,2017,30(11):1450-1454,1458.

用微信扫一扫

用微信扫一扫